- · 《内燃机与配件》栏目设[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数据库[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收稿方[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投稿方[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征稿要[05/29]
- · 《内燃机与配件》刊物宗[05/29]
汽车发动机的组成及保养方法解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前言 近来,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排放要求一路飙升至国六。另一方面,内燃机的使用疲劳耐久性、燃油加注的便捷
1 前言
近来,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排放要求一路飙升至国六。另一方面,内燃机的使用疲劳耐久性、燃油加注的便捷性、维修保养的性价比高、内燃机技术的愈发成熟暂无法被其他技术代替。因此,内燃机技术仍然会被继续发展并不断提升。作为越来越普及的交通运输工具,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基本的使用和维保技术,就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了。
2 汽车发动机系统和组成
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汽车的各种性能。内燃发动机由五大系统和两大机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完成工作。具体如下:
(1)曲柄连杆。内燃机实现循环工作的基础,是实现能量转便的主要运动机构。主要是由机体、活塞连杆组套和曲轴分轮部件等组合而成。
(2)配气机构。根据作业流程及步骤,定时打开和关闭进气及排气门,使可燃性混合气体或空气进入气缸,压迫废气从气缸内挤出,实现气体转换。进、排气门的启停由凸轮轴管制。凸轮轴由曲轴作用于齿形带或齿轮或链条。进气门、排气门和凸轮轴及其他零件构成该机构。
(3)燃油供给系统。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主要是根据需求,配制出所需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体,压入气缸,将燃烧后的尾气从缸内释放到外界。
(4)润滑系统。对相对运动的部件表层运送一定的润滑油,从而减小系数,降低零部件磨损。同时对部件表面进行清洗和降温。润滑系统一般是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润滑油道以及其他的阀门等构成。
(5)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将已经吸收热量的零件的部分热量及时释放到外界,以保证内燃机在最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正常运行。水冷内燃机的冷却系统一般由水套、冷却水泵、冷却风扇、调节水箱、节温器等部件构成。
(6)点火系统。在汽油内燃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性混合气体是靠电火花引燃的,因此汽油机的气缸盖上必须安装火花塞,火花塞顶部伸入燃烧室内,并能按需求在火花塞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统,点火系统一般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构成。火花塞包含两电极相互绝缘的电极。当电极间产生直流电压且提升到一定程度后,两个电极的空隙会被击穿,从而产生电火花;火花塞以及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部件叫做点火系统。
(7)起动系统。发动机由静态转变到工作状态,须先由外界力量转动曲轴,从而使活塞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性混合气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旋转曲轴,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开始。因此,曲轴在外力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的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该过程的部件,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统。
3 汽车的日常维保
内燃机启动以后,汽车已经能够正常行使。但在运行过程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负载的增加,零部件的老化等原因,发动机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故障从而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为了能够减少故障发生的几率,我们在日常使用中应该注意保养。保养分为2 个层面,第一个是在使用过程中的细节,减少对发动机的损害。第二个层面就是定期到4S 店等专业机构进行维护保养。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洁。保证燃油的洁净度,千万不要为了贪图小便宜而添加非法加油站的劣质燃油,一旦造成积碳堵塞,进水等问题将对发动机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要保证冷却水的洁净度,否则影响散热从而增加热老化甚至过热直接烧毁部件等问题。一定要定期更换过滤器保证进气的洁净度和发动机集体本身的洁净度。另外,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对于油门的使用要轻踩轻放,力度适中,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加大或直接将油门踩到底,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2)足。保持燃油的充足,避免过度消耗。并且要经常查看循环水、冷却液等降温液体的液位,必须保证充足,从而保证散热。另外,吸气一定要充足,从而保证燃油燃烧的充分,从而如避免不充分燃烧造成的燃油损失以及积碳等。
4 专业级别的发动机维护保养方式
使用品质可靠的燃油,重视燃油系统的养护,这一点对电喷发动机来说最为重要,机油的定期检查、添加及更换也是发动机的保养之一。做好发动机的保养工作,是发动机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的基础。但是,车主主要是对于车辆进行使用,平时也只能对车辆进行一些日常的维保工作,并非专业人士,因此,一定要定期将车辆送至专业机构进行定期的维保。下面对发动机的深度维保进行简述。
文章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网址: http://www.nrjypj.cn/qikandaodu/2020/0818/422.html
上一篇:对内燃机热能动力优化与节能改造的探讨
下一篇:电机传动系统技术发展趋势研究